*在生活裡守住一個與眾不同的態度,你才有力量面對世界的挑戰。
—陳文茜《終於,還是愛了》
* 當我們在教科書中歌頌某種父母之愛、浪漫之愛、家庭之愛時,並沒有體會那些黑暗角落無語、且可能是相當多數人,正在受傷的哭泣。
恨,也由此而生。
恨的人,永遠不會快樂。你以為自己恨的是他人,過不去的其實是自己。
心磨著,深夜裡也孤單著。
張愛玲逃到香港,見著時髦派的母親,她得到的「目送」是:妳的衣服領口是破的:她沒有「背影」,母親直接口說:「我,養不起妳。」她以才華洋溢的文字,寫下對所有家人的感受:「所謂祖先,就是躺在我的血液𥚃,等我死了,再死一次。」
這時,死亡的意念對她是痛快的,那是弱勢的她,對渴望親情最悲壯的報復。
死吧!大家一起死!再死一次!我要你們再死一回,透過我的死。
所有的人都知道,恨緣自於愛之不可得。張愛玲傳奇一生,孤獨一生。她沒有半生緣,她什麼都趕不上,什麼都得不到:連一半親情也沒有。
除了她自己可以掌握的才華。
我在十七歲時失去了外婆,那一年,這個世界上唯一愛我的人,永遠離開了。
我也曾尋覓,曾受傷,曾怨過我的母親、父親⋯⋯然後從各種理智中,平復了自己。
我的方法不是寛容,而是告訴自己:「當這個世界上已經沒有人愛你時,你更要愛自己。」
「如果連好好愛自己都學不會,你為什麼覺得别人懂得如何愛你?包括那個别人的名字叫做:母親?父親?」
我所謂的愛自己,絕對不是只在乎自己。而是珍惜自己,珍惜生命的不容易。
想辦法遠離得不到、受損害,不快樂的事物—這些命運給你的考試。
如果你渴望的愛,不可得,轉個念,你比孤兒好,你比被墮胎的胚胎好⋯⋯你比饑荒中的人們好,你比戰亂時期的人好。
走到山林,風拂吹你的臉,它沒有偏心:走向海灘,浪潮永遠依約一波波問候你,它也沒有遺棄你。街邊的小野花從無人搭理,它照常綻放。
當你下定決心,不求他人,並讓真正的愛,一寸一寸進入你的靈魂時,你賜予了自己快樂。
當你以美的心,裝飾生活中的色彩,不依賴他人,動人的背影就是你自己。當你用你的生命、善良、耐心、喜樂和慷慨照亮他人的道路,你是燈,你是別人的星星,更是自己的救星。
當你把最好的善意給人,你也把最好的暖意留給了自己。
當你攻克自己的創傷,獲致內在的平靜,內心深處自然會響起音樂,此時貝多芬《快樂頌》就是你。
受苦、委屈了,選擇原諒。
你祝福的不是他,諒解的不是別人,而是讓自己,終於釋懷。—陳文茜《終於,還是愛了》
博客來網路書店:
https://bit.ly/2WMMqox
誠品網路書店:
https://bit.ly/3g1je4p
金石堂網路書店:
https://bit.ly/3dZadY2
MOMO 網路書店:
https://bit.ly/3dQjjpU
2020/6/5,所有書店已上架。